阅读历史 |

第177章 好孩子,快叫太姥爷!(1 / 3)

加入书签

岑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徒弟没有上百也有大几十人了。 但是游彬是他付出最多也是最看好的一个苗子。 他最开始只是看孩子没了父母可怜,所以随手做点好事。 但游彬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受了他的恩惠,就总想要回报,经常去家里帮着干活。 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个人就越来越熟悉。 岑老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最后干脆收他为干儿子,将他带回了家。 被收养之后,游彬依旧十分勤快,会想方设法地帮岑老干活。 也正是因为他的勤快,才让岑老看到了他身上的天赋,正式收他为徒,开始教他厨艺。 游彬也没有辜负岑老的厚望,他就像是一颗终于遇到水的种子,迅速地开始生根、发芽、抽枝、长叶…… 当时京城的行内人几乎都知道,岑老收了个十分得意的亲传弟子,到处出去跟老朋友显摆。 但大家除了羡慕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游彬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 当初也曾有人收徒想要跟游彬一较高下。 可那时候,游彬在京城的学徒中,已经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了。 也正因此,岑老当时便有些盲目自信地将他带入了御膳房。 但宫里头的日子,哪怕是御膳房,也绝非做菜好吃就行。 游彬初来乍到就大展身手,还受到了皇上的大加赞赏,其他人心里如何能高兴? 于是便有人趁着先皇驾崩,新帝登基之际,偷着在游彬为皇上准备的饭菜中偷偷掺入了肉丝。 国丧期间,这可不是小事。 游彬的命运如何,全在皇上的一念之间。 岑老有心想替游彬顶罪,但是做手脚之人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他们特意选择了岑老没在御膳房当值的时间。 游彬当年也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遇到这种事,吓都快要吓死了。 好在新皇登基,无论是想要树立一个仁君的形象还是不想制造杀孽坏了自己的运道,最终只将游彬流放关外,而没有命人直接砍了他给先帝陪葬。 游彬离开京城的时候,岑老给他准备了许多金银细软,让他藏好留着傍身。 更是依依不舍地将人送出去老远。 头几年游彬还会写信回京,后来时日久了就断了联系。 岑老不知道游彬过得如何,多次托去关外的商队帮忙打探消息,但是始终没有什么结果。 如今好不容易见到了游彬的后代,还以为终于可以师徒父子相见,谁知得到的竟然是这样的消息,也难怪他心里难受。 蒋员外宽慰道:“岑老爷子,遇到这种天灾也是没法子的事儿。 “不过俗话说得好,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再说了,游娘子他们一路也是十分艰难才回到京城的,这才刚安顿下来不久。 “回头叫人再多去关外打听打听,如今知道名字也知道家里的其他情况了,这样找起人来就方便多了。” “是啊,岑老,我也有写信给关外的熟人,想要打听娘家人的下落。 “只不过关外那边如今情况不好,认识的人也多到处逃难,一时间找起来有些困难。 “但是我相信,娘家人福大命大,肯定不会有事的。 听着两个人的宽慰,岑老叹气道:“如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回头你把家里的情况跟我说说,我安排人去关外好生找找。” 当岑老的心情稍稍平复下来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百般误会嫌弃的叶大嫂,其实是养子的女儿?也就应该是自己的孙女? 想到这里,岑老心里终于涌起几分迟来的不好意思。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问,“那你如今住在哪里?日子过得可有什么困难?” “我夫家是榕溪村的,我们如今住着村里的祖屋,日子过得也很好,没什么困难。”叶大嫂道。 岑老见找不到可帮忙的地方,绞尽脑汁想了半晌,突然想起之前叶大嫂是抱着孩子的。 “晌午吃面的时候,你抱着的是你女儿?” “是。”叶大嫂不知道岑老是什么意思,小心翼翼地回答。 还是蒋员外旁观者清,一眼就看穿了岑老的心思。 他笑着说:“如此说来,其实游娘子该管岑老叫一声祖父,晴天更是该叫一声太姥爷才对呢!” 被蒋员外这样一说,岑老的思路瞬间打开道:“刚才你们的疙瘩汤被送错到我们这边来,那就是说你和孩子都还没吃晚饭呢吧?” 还不等叶大嫂回答,蒋员外就直接吩咐秋薇道:“快去叫后厨在弄几个热菜来,然后叫叶老大把晴天带过来,正好刚才也没吃饱,咱们再一起吃点儿!” 一听蒋员外这话,岑老的眼睛都亮起来了,连声附和。 于是还不等叶大嫂发表意见,秋薇就已经快步下去执行命令了。 叶大嫂无奈只得默认了眼下的情形。 不过她还是有些纳闷地问:“岑老,我有个问题……” 蒋员外打断她道:“还叫什么岑老,还叫祖父才对。” “祖、祖父……”叶大嫂从小到大都没叫过这个称呼,叫得十分别扭。 岑老却听得热泪盈眶道:“你想问什么?” “您是怎么凭借一碗疙瘩汤就想起我爹的……” “你爹从小做疙瘩汤就喜欢面疙瘩越大越好,而且你继承他的手艺也继承得很好,我一尝味道就认出来了。” 岑老说着,不免又有些感伤。 蒋员外知道他脾气倔,性格也别扭,所以替他向叶大嫂解释道:“游娘子,你有所不知,岑老一辈子无儿无女,当初是真心把你爹当儿子养,盼着你爹以后给他养老送终,摔丧驾灵的。 “自打你爹被流放关外之后,岑老也没有再收其他养子,如今一把年纪了还自己一个人住。 “好在徒弟们都知道感恩,会经常去看他,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