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除了这些技术工种,还另外需要几个力工。

如今正是猫冬的时候,村里人都清闲,苏丽珍就直接找了张表舅,让他帮忙在本村介绍几个亲近可靠的人过来。她每人每天出一块钱的工钱,中午还包一顿一荤一素的饭菜。

而且她一直记着之前张表舅的岳母、舅哥和两个本家兄弟来帮忙整治周氏兄弟那回,就让张表舅先问问他舅哥和本家兄弟愿不愿意过来。

有这么好的事,哪里还用问,张表舅直接就能替这几人作主,把这活儿应下了。

那几人也看出来苏丽珍念旧情,是有意照顾他们,要不然这么轻巧挣钱的活计,哪里轮到他们这些村里人?

有了这份明悟,都不用张表舅多交代,几人干起活来就特别卖力,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辜负了苏丽珍的心意。

于是,一切准备就绪,小楼很快就顺利动工了。

虽说现在天气冷,但好在都是屋里的活计,只要锅炉烧着,室内温度够用,就不耽误干活儿。

如今国内的房屋装修行业还没有起步,大伙儿对个人住房的要求仅仅是停留在结实、耐住这最基本的层面。

一般刷个白墙,漆个门窗,再砸个水泥地面,就已经很过得去了。要是再做个浅蓝或浅绿的墙裙,那保准就是附近几条街上最洋气好看的房子了。

所以现在别说装修房子,就是盖房子都很简单。

当然,要说难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能不能买到足量的材料。

苏家资金是充裕的,材料这一块却是多亏了薛老爷子牵线,这才没犯难。

就比如小楼的地面是原主人铺的地砖,这些年也损坏了不少,只是这些地砖都是几十年前的进口货,现在别说去找一模一样的花纹配色,就是随便一块地砖也不是他们能轻易买到的。

苏卫华一打听才知道,凤城唯一一家瓷砖厂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后年了。别说人家根本没时间接待他们,就算想接他们家的单子,这区区几十块的订单还不够人家费一回事的,所以就更没戏了。

关键时刻还多亏了薛老爷子帮忙,找关系给他们插了个队,这才买到一箱花色十分接近的瓷砖,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材料备齐了,人手也充足,整体进度就十分喜人,不到一周时间,除了木工活以外的其他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现在的木工活儿全部依靠手工,而且苏丽珍又要做隔断、打柜台,连桌椅都要稍微仿古式的圆桌和圈椅。

这么多活儿,薛老爷子介绍来的两个木匠带着各自的徒弟们,每天加班加点,一周也干不完。

最少还得一周时间。

就这还得先紧着一楼饭店部分,至于二楼住家的柜子和床等等只能往后排了。

这样一来,等饭馆全部装修完,能正式开门营业就至少要一月三、四号以后了。

虽说没能赶上元旦这一波新年热,苏丽珍心里有点遗憾,但是她也知道自己要求的那些木工活计多么繁琐。

看看人家木匠师傅做好的隔断,雕花精美,镂空细致,整体古典大气,这技法一看就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好东西。

所以好饭不怕晚,看着自家的小楼一天一个样,那别致处远胜附近店面的装修风格每天都要吸引来许多人站在门外围观,她心里的底气就一天比一天足。

小楼的装修改造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同时,全家也得为饭馆开业做好其他准备。

店内将来主打是火锅加特色卤味,卤味不用说了,火锅这里暂定了清汤滋补锅、川渝麻辣锅和酸菜五花肉三种锅底。

涮菜的素菜以时令蔬菜和豆制品为主,荤菜主要是羊肉、猪肉和牛肉。

这里最主要的是荤菜类的货源问题,苏丽珍打算还是跟做卤肉一样,一方面托张表舅在村子里直接收购,另一方面还是从本地倒爷手里拿货。

这两方互补,也能保证将来的货源稳定。

食材的问题好说,麻烦却出在了涮火锅的铜锅上。

苏丽珍原本的想法里是店里除了准备那种老式的铜锅,再定做一批可以一锅两吃的鸳鸯锅。

这种鸳鸯锅源自川渝地区,别看只是在锅内简单加一层隔板,却同时兼顾了能吃辣和不能吃辣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口味,过几年就会风靡大江南北。

如今十有八九是买不到的,苏丽珍也打听了好多人,都说没见过这样的锅,估计只能去炊具厂订做了。

这倒也没什么,毕竟饭店开起来了需要用的铜锅就不少,不能指望都从百货商店买,毕竟他们也凑不出那么多的工业券。

但问题是炊具厂压根不同意直接对个人的买卖。

这些厂方都要求他们必须以单位的名义,凭相关介绍信才能进厂购买,而且拿货的量是保证单一品类一次不能低于一百套,如果是定制的话,则不能低于一百五十套。

也就是说,按照苏丽珍之前设想的,她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