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九章(2 / 3)

加入书签

,如今前期的一些损失也不算什么。

何况也未必就一定有损失。

就比如说丁大勇担心的没人花钱请人盖房子这件事,这个前提也要看是盖什么样的房子。

如果他们盖出来的房子,样式足够新颖漂亮,她相信照样有人愿意花钱。

据她所知,凤城近郊的城乡结合部,有很多人家就像苏丽珍她爷奶家那样,家里既有端着铁饭碗的正式工人,又因为住宅位置靠近乡村、处于三不管地带,不少人偷偷圈地种菜、饲养家禽家畜。

养的好也是一项收入,所以这些家庭往往都不差钱。

苏丽珍记得,上辈子就是从这一片区域开始,流行建一种当地叫做“北京平”的平顶式房屋。

房屋外墙会铺一层水泥加碎石子,这些石子都是彩色的,在墙面上可以构成一些简单的图案。

即便站的很远,这些彩色的简笔图案依然生动醒目。

后来又有了马赛克,就是一种非常小的方块瓷砖,外墙上粘一层,当阳光照下来,那是真正的锃光瓦亮。

当时苏丽珍爷奶家附近就有一户人家盖了这样四间“北京平”。

据说,干活的师傅是从首都那边请来的。苏丽珍的爷奶过去打听,说是盖这么一座房子的造价是普通砖瓦房的两倍。

可即便是这么贵的价钱,仍然挡不住很多人都想要一座这样的房子。那位首都来的大师傅手上的订单,甚至直接排到了第二年年末。

可见大家不是不愿意花钱雇人盖房子,而是不愿意为盖一座大多数人都会盖的房子多花钱。

所以只要你能做到,让大家觉得你的东西别具一格,是物有所值的,那花钱就不是问题。

尤其像房子这种攸关身家脸面的事,很多人绝对是输人不输阵。

而只要他们的队伍能在最开始打造出一个吸引人的招牌样板,就不愁今后局面打不开。

盖房子是这样,室内装修更是如此。像他们家的小楼装修完之后,一直有客人打听这些装修的事。

苏丽珍有信心从这些感兴趣的客人中挖掘出一部分,发展成公司的客户。

当然,关于未来住宅房屋的具体流行样式,苏丽珍自然不能告诉丁大勇,但是这不妨碍她做一些思路上的引导。

丁大勇的这些手稿中有很多构思充满了新意,即便是以她活了两辈子的目光来看,也是很不错的。

她想也许是因为丁大勇现在入门时间尚短,思维也并没有完全陷入惯性,这样的他也更能发挥创新能力,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反正技术和安全层面有薛老爷子把关,也不需要担心,倒不如让他自由发挥。

丁大勇在听了苏丽珍的这些分析之后,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时只觉得思路大开,脑子里多了很多想法。

而陷入这些想法的他不知不觉就忘了之前出资的话题,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被苏丽珍拉着回到家里,跟两家父母说起了开公司组队伍的事。

苏卫华夫妻在看了闺女递过来的,丁大勇亲手画的那些设计图之后,当即就对两个孩子的决定表示了大力支持。

丁大娘是有些犹豫的。

一个是怕亏本、糟蹋钱,尤其是当听说苏家要承担所有的资金时,她跟自己儿子一样,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

在她心里,即便是要开公司,也不能让苏家承担所有的损失;

再者,也是怕儿子忙不过来,到时候两头耽误。

不过作为当妈的,她其实比谁都更早发现儿子对这一行的喜爱。

加上刚听了苏卫华夫妻先前那一番劝解,她也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在儿子的一些事情上,她确实有不足。

所以即便这会儿心里不太同意,也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苏卫华夫妻便帮着劝丁大娘:“嫂子,这钱还是应该我们家出。珍珍说的对,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她都帮不上多少忙,你再不让她出点儿钱,那可真站不住脚了。”

“再说亏损的事,我们家装修我是知道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房主预先支付一部分材料款,他们拿了材料款,买了材料,然后才开工。”

“基本上一个活儿完工之后,钱也差不多收上来了。即便是压一点尾款,也压不了多少。所以我们也投入不了多少钱,就算是养工人,基本工资这一块也不高。”

“至于嫂子你说怕大勇忙不过来,我看他现在是上一天班,歇一天半,这个时间很充裕的。”

“按照孩子们的意思,他是负责设计和监工这些,也不用怎么出力,如果安排好了,也不需要人天天守在那儿。”

“再说,不是还有薛老爷子吗,两个人轮班看着,我看足够用了。”

人家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丁大娘也明白,自家要是再反对,就是不识好歹了,便点头答应了。

还难得鼓励了丁大勇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