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饭店那种见缝插针式的桌椅摆放法强。

即便这八张桌子全部坐满了人,也不显得混乱。

毕竟他们做的是火锅,如果大堂里布局混乱,毫无秩序,到时候人一多,乱糟糟一片,来回添汤加炭就很容易伤到人。

再者,桌子少了,将来客人上座后,位置会更宽松,且前后左右都互不打扰,喝酒、聊天也更加自在随性。

只不过这样一来,成本就提高了不少。而且原本能摆下十二、三张桌子的大堂,如今就只能摆八张,以现在不讲究就餐环境的背景下,这么做其实也算一种浪费。

不过,薛老爷子却觉得她的想法很好。

老爷子是个有见识的人,按他说的,要么不做,要做就想法子做到最好。国营饭店真材实料,大师傅手艺好,这些都是优点,可缺点也同样不少,不能好的、坏的都跟着学啊。

现在这样改动一下,虽然一次性接待的客人少了,可环境啥的可好太多了。

在保证味道的前提下,同样的价钱,大家有啥理由不往这边来?

到时候多翻几次台,这钱不就挣回来了?

苏卫华夫妻俩也没啥意见。他们都不是啥有野心的人,别说现在大堂八张桌加包间四张,这就已经十二张桌了。在他们的想法里,每天饭点能来个七、八张桌的客人,他们就知足了。

而且闺女有一句话最在理儿,火锅这东西汤汤水水的,坐得太密确实不安全。

还是这么着好,客人舒坦,他们也省心。

再说,闺女不是还要在第一排隔断前加两张方桌卖卤味吗?这卤味搭着火锅,这活计就不少了。

所以大堂设八张桌也尽够了!

得到了大家认可,苏丽珍自然高兴。其实她心里还有许多别的想法,虽然她不懂装修,但是毕竟也走过很多地方,抄“作业”总是会一点的。

不过考虑到现在人们的观念还很传统,你稍作更改叫玩“时髦”,可要是手脚放太开,那就是颠覆了。

最好还是慢慢来。

有薛老爷子这个全能的行家在,新房子的装修方案很快敲定,一家人心里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老爷子很是感激。

本来老爷子说要趁着现在天色早,先去联系一下他那些老哥儿们,安排好人手,准备明天开始动工。

尽管苏丽珍一家心里也希望能早日开工,却没答应老爷子就这么走,好说歹说劝他一定留下来吃顿饭,算是表达一下自家的谢意。

薛老爷子拗不过,算算时间,觉得吃完饭了再去找人也来得及,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李翠英和苏丽珍就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

林小麦坐不住,也要出来帮忙。

苏丽珍就让她负责烧火,这活儿轻巧还暖和,大伙儿也放心。

听薛奶奶说薛爷爷最近气管不好,夜里咳嗽,她们特地没准备辛辣口味的菜。

红烧肉炖干豆角,小鸡炖蘑菇,炒肥肠,熘肝尖,木须肉,卤味拼盘,最后一道是铜锅子煮的羊排白萝卜锅。

薛老爷子原本打算就是随意吃一口,顺便说点明天开工的准备,没想到苏丽珍一家做了这么丰盛的一桌,尤其是这一道道菜尝下来之后,他可算是明白苏家为啥要开饭馆了!

就这手艺,可半点不比国营饭店的大师傅差!

一顿饭,薛老爷子吃得肚子溜圆,显见是真心觉得不错,苏丽珍一家看他吃得开怀,自己也觉得高兴。

吃完饭,丁大勇自告奋勇要送老爷子回家,走的时候,李翠英又特意装了些卤味给老爷子带回去。

这连吃带拿的,薛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想到饭桌上那些卤味的味道,咽了咽口水,还是厚着脸皮收下了。

这个星期天可谓收获满满,想到明天家里的小楼就能动工了,苏丽珍的心情就十分好。

而薛老爷子也确实是效率惊人,第二天就带着好几位技术精湛的大师傅过来。

这些人里,一位电工和一位水暖师傅是跟薛老爷子一样,已经退休的施工队老人。

其他几位木工和瓦匠师傅,则是以前跟他们一起干过活的编外人员。虽然不是施工队的正式编制,但是人家的手艺也很厉害,就是赶上现在天气冷,没什么活儿,要是放平时,人家还未必有空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