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五章(2 / 3)

加入书签

外,苏卫华还准备了不少酒水饮料。

等大伙儿热热闹闹、痛痛快快吃完了这顿丰盛的大餐后,接着就是重头戏——发工资和福利。

除了当时说好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因为过年,每人还额外还多发了五块钱红包,外加店里的一只卤鸡和卤鸭作福利。

大伙儿捂着口袋、拎着东西,个个高兴的不行,出了店门老远都能听见他们的笑声。

大年三十,苏丽珍是在一片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醒来的。

枕头边上放着头一天准备好的一身新衣服。

苏丽珍穿戴好起床后,对床的苏小麦也已经穿好了一身新衣服等着她。

小姐妹俩相视一笑,拉着手一起出了房间。

李翠英已经煮好了面条和鸡蛋,正准备熬糨子,待会儿吃完早饭贴对联用。

在东北,除夕早上一般就是简单对付一口,正餐大多是在中午十二点到二点之间,那时各家主妇才会使劲浑身解数做上一桌美味佳肴团圆饭。

等到晚上,也就是除夕夜,还有一顿美味的饺子。

按说,苏卫华作为长子,一家三口应该回老家跟苏家老两口一起过年。

只不过头些年,苏卫华跟苏家老两口关系不算好,苏丽珍又很讨厌回爷奶家,所以这些年的除夕一直是一家三口自己过。

今年可能是经历的事多了,苏卫华如今眼界提升,心态也好了,有些事情不再像之前那么纠结。

苏丽珍更是凡事都以父母为准,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在不涉及根本的前提下,对爷奶小叔一家,她不介意手松一点。

两边的关系照比往年好了不少,所以她那人精的小叔苏卫民早早就过来了两趟,说请他们一家今年回去一起过除夕,还说这是苏丽珍爷奶的意思。

不过苏卫华并没有同意,他以要看店的理由婉拒了苏卫民。

苏丽珍仔细观察过她爸,发现她爸是真的不想回去,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人的理智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而与之始终保持正比。

很多时候,钱多了,膨胀了,脑子不转弯了才是常态,苏丽珍也害怕她爸会陷入这种虚假的繁荣里。

并不是说她爷奶和小叔一家就一定是奔着他们家钱财来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他们家还像上一世那样,一家三口缩在原来的小院里,每天吃舍不得吃、穿舍不得穿,甚至过年都不敢多买一斤肉。

她不相信苏卫民还会这样热情地一再邀请他们回去。

显然,苏卫华心里也明白这件事,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事情一旦发生过,就必定会留下痕迹,表面看不见了,不代表不存在。

迟来的热情和诚恳,也难免显得廉价。

所以她很高兴,她爸苏卫华在对爷奶和小叔一家的态度上始终是清醒的。

再者,今年是小麦来家的第一个春节,她从前的那些苦日子就不说了,苏卫华和李翠英十分希望她能过个舒心年。

毕竟那天苏老太太虽然在人前没说什么,但是背后没少嘀咕。

苏小麦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实是个很细心的人,一定能察觉到苏老太太对她的防备和疏离。

她什么都懂,只是不说而已。

小麦越是这样,苏卫华夫妻就越是心疼,越是不想委屈了她。

一家四口就在自家小楼里过这个年,既清静,又自在。

吃完了早饭,苏丽珍和苏小麦陪着苏卫华一起贴好了对联,小姐妹两个就钻进了厨房,要帮李翠英打下手。

李翠英却不由分说把她们推了出来,“这儿不用你们,沾了一身油烟味儿,新衣服就白穿了!你们看电视去吧,这儿有你们爸(干爸)帮我呢!”

今年过年除了比副食品店种类还多的各种鸡鸭鱼肉,家里还新添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

这台电视是小年那天在第四百货商店买的,原价1400块。

那天正好赶上齐志飞的表叔吕主任出来,吕主任听说是苏丽珍家要买电视,二话不说就给了他们一个八折的内部价。

最后一家人只花了1120块,就把这台如今特别抢手的小电视搬回了家。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彩电,只不过大多都是进口货。

之前,苏丽珍相中了一台岛国产的21寸松下牌彩电,竟然要3000块!

苏卫华夫妻一听就把她拉走了。

苏丽珍想想,现在的电视也没几个台,节目更是少的可怜,连春晚都要83年才有。

与其现在花大价钱买一台不怎么用得上的电视摆在那里吃灰,不如等过几年电视普及后,一步到位买个大彩电,那时更划算!这才作罢。

苏丽珍打开电视,一套台正在播放新闻;二套台则在播放一个歌舞剧,是关于少数民族的。

苏丽珍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